分享
2019-09-16    第0期
 
冬季来临辣椒的定植后的常见病害和防范技术

  到了冬季以后,由于温度降低的很严重,从理论上讲,北方地区辣椒都是无法种植的,但现在借助温室大棚技术,寒冷的北方也可以种植辣椒了。

  辣椒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但是广大菜农朋友种植过程中,无论是露地种植,还是温室种植,都面临着多种病害、生理障碍的威胁,大大影响辣椒的品质和产量。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常见辣椒病害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发病症状大致是顶部叶片萎焉,然后下中部叶片凋萎。发病植株最早是白天萎焉,晚上恢复正常。一般来说生病植株大约可持续五天左右枯死。但枯死植株仍然保持绿色,维管束变褐至全部腐烂,无恶臭,切一小段放入水中,清水变浑有乳白黏液,这两个特点与枯萎病发病症状是有区别的。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选用抗病良种,定植健壮种苗。

  (2)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石灰,一般亩施石灰50~100千克,使土壤PH值呈微碱性,抑制病菌生长。

  (3)增施磷钾肥,适时补充硼钙等中微量元素肥,促进维管束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雨后注意排水,及时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烧毁,撒石灰消毒病株穴。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荧光假单胞杆菌每隔4天左右进行喷药,连喷三次。发病严重的植株,建议把病株拔掉,把病株周围消毒,其它病株可以使用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植株喷淋结合灌根进行治疗。

  2、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茎叶枝果都可染病,是阴雨季节高湿条件下常发病害,茎部染病明显收缩、凹陷,潮湿时可见白色霉层,枝条发病潮湿时会软化腐烂,上部叶片脱落,最后死亡。果实多在蒂部发病,最早为水渍状并迅速向周边发展,然后病果开始腐烂,最后脱落。

  防治方法

  (1)控制田间湿度,通过在畦面覆盖地膜,行走行铺撒稻壳、麦秸、粉碎过的玉米杆,膜下滴灌或暗灌,及时有效的通风以降低田间湿度。对于露地栽培,要注意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栽培,雨后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移栽前施药,采用药液喷施幼苗整株和根部土壤的方法,可选用精甲·百菌清、甲霜·锰锌、氯溴异氰脲酸、福美双等药剂交替使用,连喷三次,能够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3、辣椒炭疽病

  炭疽病是露地辣椒常发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发生在夏秋光照较强,日灼容易发生的季节发生严重,主要为害辣椒果实,感病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色,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病斑凹陷,出现不规则形环纹,环纹上密生黑色或橙红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潮湿时病斑周围有湿润状变色圈,干燥时病斑常干缩极易破裂。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

  选择适龄壮苗进行定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氮、磷、钾肥,在日照强烈的地块,有条件的可以采用遮阳网等方式进行遮阳,防控日灼病的发生,就能有效避免炭疽病的发生。在阴雨季节来临前,也要提前喷药进行预防。

  (2)药剂防控

  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代森锌、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氟菌·肟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控,每隔五天一次,连喷2~3次。

  4.脐腐病

  脐腐病又称顶腐病或蒂腐病,主要为害果实,被害果实于花器残余部及其附近,初现暗绿色水浸状斑点,后迅速扩大,直径2~3厘米,有时可扩到近半个果实,患部组织皱缩,表面凹陷,后期随着病情加重,病斑处容易被腐生菌侵染,出现黑褐色的霉层。

  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脐腐病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所以夏秋季节发生比较严重,但是通过近期的调查发现,脐腐病仍在许多地区大面积危害,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目前脐腐病普遍认为是缺钙引起的,主要是由于植株钙元素补充不足或遭遇高温干旱环境造成的钙元素吸收受阻引起。所以为防治脐腐病的发生,首先要采用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并能减少土壤中钙质等养分的流失,栽培上要掌握适时灌水,尤其在结果后及时均匀浇水防止高温为害,如果田间温度过高,还可以通过喷洒泥浆、使用遮阳网等方式进行遮阳,避免田间产生高温干旱的环境。其次,要及时补充钙元素,可以在坐果后喷洒1%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等,隔5~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能够有效避免脐腐病的发生。

  辣椒不仅产量高,而且对土壤等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同时又极具观赏性,非常适合阳台种植。

  • 您的立场

冬季来临辣椒的定植后的常见病害和防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