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枸杞为何这样红?宁夏枸杞现有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值130亿元。该地区改良品种的覆盖率超过95%。在全国建立了四个国家研发中心和两个种质资源,以支持730多个实体的种植,生产,加工和流通。
种植:庄园化
“三月冬藏三月春,头茬枸杞六月红。”6月末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迎来了一场喜雨,细雨淅淅沥沥,为每一颗红枸杞挂上了晶莹的“露珠”,令人垂涎欲滴。
“玺赞庄园规划面积1.2万亩,原先都是荒滩。经过5年建设,庄园开发面积已达到1万多亩,基础设施、生产设施、生活设施都已完善。”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贵武说。
“你看看,我们庄园不像其他地方把草锄得干干净净,庄园里每一行枸杞树中间都有一些草。”高贵武说,“如果气温是30度的话,那么沙土地面温度能达到45到55度,会对枸杞叶片以及花絮的养分吸收有影响,所以留草的目的主要是起到蓄水降温、调节枸杞生长的作用。”
“玺赞庄园从建设之初,就一改过去大幅度平田整地、高密度种植、大水漫灌、加工粗放等传统枸杞生产方式,而是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来的地形地貌,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千万年形成的宝贵耕作层土壤。”高贵武说。
荒滩覆绿的背后,没有魔法,只有艰辛浇灌。2013年10月底,玺赞庄园破土动工。当时低温寒天,没有基础设施,临时搭的三顶帐篷就是他们的办公室。2014年3月,荒原上开垦出2000亩土地,45万珠优质枸杞苗破土而出,成活率达90%。
生产:工业化
枸杞是中宁县最富特色、最具内涵、最为靓丽的一张红色名片。
“但是,种枸杞也一度是靠天吃饭的行当,有一年6、7月中宁连续下大雨,枸杞大量减产,市场收购价格一跌再跌。要扩大规模种植枸杞,怎么解决农户敢不敢种、怎么种、能否增收的问题?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必须工业化加工生产。”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自新说。
当年,针对问题,中宁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中宁枸杞产业整合发展方案》,全面推进枸杞产业整合发展。
“育苗、种植、烘干、仓储、加工全在庄园完成,每个环节都体现生态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不用一滴除草剂,都是机械化除草。”在玺赞庄园10万药品级GMP枸杞精加工车间,清洗、烘干后的干果经过人工色选、分级、精拣后送入除尘间,在旋风除尘、静电毛发分离、金属探测后,进入紫外线杀菌环节。
销售:品牌化
“枸杞产业是宁夏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500余年的品牌历史,宁夏枸杞不仅是中国药典唯一入药的枸杞,而且还获得了中国枸杞之乡、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多项殊荣。”王自新对宁夏的企业说,要为宁夏枸杞品牌添彩。
“第二届枸杞产业博览会能够在中宁县召开,之所以能吸引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多家枸杞产区产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枸杞客商、参展企业等千余人参加,这就是品牌效应。”中宁县县长何建勃表示,“中宁枸杞”以161.5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榜第四位。
何建勃承诺,今后,中宁将以“小枸杞、大健康”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在种植、加工、科研、文化、旅游等各方面与区内外加强交流、加深合作,着力打造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的产业升级版,不断提升中宁枸杞核心品牌竞争力,为全国枸杞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中宁贡献。
在促进当地工业枸杞生态和优质发展的过程中,致力于加工枸杞的宁夏公司也在积极开展市场变革,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生活。它塑造了宁夏枸杞的高端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