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经网 > 每日农经 > 视频点播 >

每日农经:呼伦贝尔草原大棚巧养蛙

次播放

分享:

视频简介
  蓝天白云、草肥水美,牛儿在吃草、鸭子在戏水、小鸡在觅食、小狗在奔跑,好一派幽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就在这时,美丽安静的草场上突 ...详情
  蓝天白云、草肥水美,牛儿在吃草、鸭子在戏水、小鸡在觅食、小狗在奔跑,好一派幽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就在这时,美丽安静的草场上突然冒出了几只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王盈抓,记者抓。
  记者:抓到了,抓到了,这和我以前见到的蛙不大一样,它的眼皮是金黄色的,个头比较小,外表是土黄色的,这是什么蛙啊?
  王盈:这是林蛙。
  林蛙,也叫油哈蟆、雪蛤。野生的林蛙主产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在自治区一带的山坡或森林里。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明、清两代已成为贡品,被列为宫廷八大山珍之首。如今,在我国北方,人工养殖林蛙的技术已日渐成熟。
  记者:哎,你听到了,有猫头鹰在叫,这养殖场里怎么会有猫头鹰呢?走,去看看。
  记者:哈哈,原来是一个模型啊,这声音啊是从喇叭里面放出来的,我就纳闷了,你说,这养殖场为什么要放猫头鹰的声音呢?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林蛙养殖户王立军:不是为了吓人的,是为了吓唬鸟的。
  记者:为什么呢?
  王:因为很多鸟是林蛙的天敌。
  林蛙处在生态食物链的底层,天敌自然比较多。采用人工养殖,有养殖户专门看管,林蛙受天敌侵害的可能性比野外就小得多了。
  王立军:这一个棚有420平方米,种蛙和幼蛙加在一起将近有30万只。
  记者:30万只?那么多,我怎么没看到几只啊。
  王立军:因为天气太热,好多蛙都躲在阴凉处。
  记者:这个蛙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啊?
  王立军:因为天气太热,好多蛙都躲在阴凉处,咱们可以慢慢走一走,看一看。
  记者:啊,那有两只。
  记者:我就在想啊,这420平方米的大棚,大大小小的林蛙有30万只,如果没有杂草,你想那感觉,一片一片,黑压压的,看得多清楚啊,再说它的活动空间也大啊。
  技术员陆少华:这林蛙特别怕热,当环境温度达到38度以上,持续达到1小时左右,林蛙就会出现死亡。
  为了防暑降温,在建养殖场的时候必须得用遮阳网,温度高的时候还要往蛙池里喷水降温。
  那么大棚里为什么要保留这么多杂草呢?原来,除了营造野外的生态环境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也是为林蛙遮阴蔽日、防暑降温。
  陆少华:这个草本身的保湿效果好,而且它叶片上有些像露珠似的,这蛙接触草以后,想相当于给它的皮肤降温。
  记者:我算是想明白了,林蛙在野外啊,高大的有乔木,低矮的有灌木,地表还有一些杂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在这样的环境里,林蛙生活得很好,受到这个大自然的启发,养殖户就有意在大棚里留了一些杂草。
  哎,这养殖大棚里除了有杂草,怎么还有蔬菜呢?那么这菜是给人吃呢还是给林蛙吃呢?
  王立军:既不是给人吃的,也不是给蛙吃的。
  记者:绕口令啊,到底是给谁吃的?
  王立军:是用来招虫子的。
  记者:种菜招来虫子,然后招来的虫子就是林蛙的美食,是这样吧?
  王立军:对。
  原来,林蛙最喜欢的食物就各种各样的虫子,一只林蛙一年大概能吃掉虫子三万多只,这个重量能有一斤左右。可是仅仅依靠大棚里的蔬菜招来虫子毕竟是有限的,也不够那么多林蛙吃啊。
  哎,怎么把镜子给搬到养殖大棚里来了呢?!
  记者:啊,这头发确实有点乱,谢谢你,于大哥,你太细心了,还专门给我拿个镜子。
  呼伦贝尔阿荣旗林蛙协会会长 于明林:这是招虫子用的。
  记者:招虫子?
  于明林:对。
  记者:于大哥,这样就能招虫子?
  于明林:有日光灯,昆虫有趋光性,灯一亮,就有昆虫来了。
  记者:为什么用镜子?
  于明林:灯一照,它反光,亮。
  诱虫灯招来的虫子一般都是趋光性的,比如各种蛾子。因为林蛙的眼神不是很好,只能捕捉运动着的食物,这些在诱虫灯附近乱飞的虫子,就成了送上门的免费美餐。
  于明林:一般晴天闷热天昆虫就多了,阴天下雨天昆虫就少了。
  记者: 昆虫少了怎么办?
  于明林:自己养了一些蝇蛆、蚯蚓、黄粉虫都是它的补充料。
  记者:这几个饵料棒就做好了,你看着是不是 有点那个,可你别小看了这个,这个可是林蛙的美食,你不信,跟我来。
  为什么要做成饵料棒呢?原来林蛙的视力不是很好,饵料棒的高度正好和林蛙的眼睛高度比较接近,能很快地引起林蛙的注意。
  据了解,林蛙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吃饵料的。在一年当中,十月份到来年的三月份,林蛙处于冬眠期,是不吃饵料的,四五月份林蛙发情产卵也不吃饵料,六月到八月需要的饵料比较多,九月份准备冬眠,需要一小部分的饵料。
  王立军:一只林蛙饵料的投放成本基本上是0.5元左右。
  有了养殖户和技术员的精心护理,再加上有充足的饵料,林蛙在大棚里生活还算不错。据了解,林蛙从它从出生到长成商品蛙上市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
  记者:王大哥,公蛙和母蛙怎么分辨?
  王立军:就是公蛙的前爪上有一个明显的小疙瘩,我们叫婚垫。
  记者:啊,你看,这前爪上有一个小疙瘩,像沾了一点小泥巴,母蛙是没有的。
  王立军:对。
  养殖户出售林蛙的时间一般在深秋或初冬时节,那林蛙的卖价怎样呢?
  王立军:公蛙基本不分大小,1-2元一只,母蛙分几个档次,20-30克,是5元一只;30-40克,10元一只;40-50克,20元一只;50-60克,40元一只。
  记者: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大?
  王立军:因为林蛙主要值钱的地方取决于林蛙油,只有母蛙有林蛙油,公蛙没有林蛙油。
  林蛙油一般是从母林蛙的干体中提取,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东北林蛙生态研究院院长朱志明:这个手往下压,这个手也往下压,看到没,用劲往后剥离。
  记者:哎,这个露出来的黑色黄色的是什么啊?
  朱志明:黑的是它的籽,黄色的就是所说的林蛙油。
  记者:你看,这就是林蛙油,它是呈黄色,半透明状,这闻起来有点腥味,有点像那个咸鱼干的味道。你跟我说说,林蛙油到底是什么?
  朱志明:实际上是林蛙的输卵管。
  没想到吧?林蛙油并并不是脂肪,而是母林蛙的输卵管。一般来说,两年的母林蛙就可以取油,但量很少,通常只有一克左右,母林蛙越大,所提取的林蛙油就越多。那么一斤林蛙油需要提取多少只林蛙呢?
  朱志明:如果是两年的林蛙,大约需要400只左右,如果是三年的,大约需要300只左右,如果是四到五年的,需要100-200只。
  记者:一斤林蛙油卖多少钱?
  朱志明:1500-4000元一斤。
  据了解,林蛙油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市场欢迎的养生补品。《中药大辞典》指出:林蛙油具有“坚益肾阳、化精添髓、泽润肺脏,为虚寒,气不化精之药”。那么它究竟怎么食用呢?
  朱志明:像产区都是清蒸林蛙、红烧林蛙司空见惯,一般要进入宾馆就不一样了,比方说木瓜炖雪蛤。
  木瓜炖雪蛤是家喻户晓的一种美容补品,而被人称之为雪蛤的食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林蛙油。  把干制的林蛙油搁凉水里浸泡12小时以上,基本上就能蓬松开了,我们可以看见,雪蛤由浅黄色还原成了雪白色。
  做木瓜炖雪蛤这道菜时,先把选好的木瓜进行造型,并把里面的籽去掉。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酒店厨师:木瓜和林蛙油加在一起美容养颜,效果非常好,再一个两个搭在一起,容易造型。
  把木瓜上锅蒸四五分钟备用。接着把泡好的林蛙油上锅稍稍加热,然后把林蛙油倒入蒸好的木瓜里就可以吃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一些枸杞和冰糖。
  记者:这雪蛤吃起来感觉有点像吃螃蟹蟹膏的感觉,黏黏的,味道呢,很爽滑,甜甜的,微微带点腥味。
  每年在五月份到九月份,市场上很难见带籽带林蛙油的鲜蛙,而在呼伦贝尔市当地,消费者却能品尝到这种鲜蛙,那么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
  记者打开手电:啊,这里好冷啊,这是一家养殖场的冷库,这里面有很多的泡沫箱,你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我打开给你看看。你看到了吗?这里面好多的林蛙啊,你知道吗?这些林蛙还活着,反映有点迟钝,有的还在动呢。
  曹凤山:在现有的温度零下两度的情况下,带籽带油能够存放十四个月,外界环境必须安静,不能随意地惊扰它。
  这些冬眠的林蛙一旦受到人的惊扰,便开始活动起来。如果把它们放到室外,它们很快就会适应新的环境和温度,变得活蹦乱跳起来。
  在当地的一些星级酒店,红烧林蛙也很有特色。林蛙原材料既有公林蛙也有带籽带油的母林蛙。
  于永恒:林蛙不像别的蛙类,不用断开,因为体积比较小。
  于永恒:这个林蛙是在冷库里冷藏的,不进食,所以肚子里面什么也没有,非常干净,直接入口没问题。
  记者:我今天真是有口福了,这是一盘带籽带油的林蛙,蓝看看,这个黑色的就是林蛙的籽,这白色的胶状的就是林蛙的油,我先尝尝这个籽是什么味道,嗯,这个林蛙籽吃起来又软又绵,有点像那个煮烂的小米的感觉,我再来尝尝这个肉,这个林蛙肉吃起来很细嫩,比较鲜美。
  消费者1:这盘菜988元一盘,平时我们都舍不得吃,就是来特别尊贵的客人我们才舍得点一盘。
  消费者2:味道特别鲜美,肉质非常嫩,而且营养也特别丰富。
  消费者3:听说有美容养颜的效果,我偶尔也会吃一点。
  在我国北方,林蛙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采用大棚养殖外,还有湿地养殖、庭院养殖等,随着林蛙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保健及制药等各个领域,有不少养殖户开始人工养殖林蛙,并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养殖户刘海军:10个大棚,200多万只。
  王立军:基本两年上市,平均下来一个大棚时收入二三十万元。
  记者:这养殖林蛙虽然效益不错,但它毕竟是一种特养项目,存在一定风险,所以我在这儿提醒你,如果你想养殖,最好了解好市场,掌握好技术,找好销路,再下手也不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