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企5月1日开始自检,导致猪价下跌吗?
点击: 时间:2019-04-30 17:32 作者:慕罄白 来源:第一农经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其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自非洲猪瘟出现在我国以来,给整个养猪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严防强控,在今年3月15日对屠宰环节进行非洲猪瘟检测的通知中指出,年屠宰量5万至10万头的屠企是在5月1日前进行自检。那么这会导致猪价下跌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猪
一、屠企自检环节并不是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真正原因
屠宰环节进行非洲猪瘟检测,这只是综合防控非洲猪瘟的一种方式,当前养殖端也在鼓励进行非洲猪瘟检测,从长远看这是好事情,也是很有必要这么操作的,毕竟各个流通环节,都有可能感染上非洲猪瘟病毒。为何很多屠企反应那么大,在全面清查整治时,纷纷抛售冻猪肉来避险?实际上这不能全怪屠企自检,在3月份时屠企就已经知道了行业要进行调整,4月份多地动真格落实相关措施,屠企担心失去屠宰资格,才做出自我保护的方式,但4月份生猪价格持续调整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屠宰自检,而是消费不景气,再加上非洲猪瘟和抛售冻猪肉,使得市场上缺猪不缺肉。
二、屠企全面清查期间,冻猪肉抛售已过半,对市场影响减弱
5月1日前对屠企进行了全面清查,落实非洲猪瘟检测,督促官方兽医驻派,同时核查排污、防疫两证,一旦发现没有落实到位,缺乏两证的,要求立即停产整改,特别是四川某县城把当地25家屠企直接压缩成4家,湖南暂停销售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的冻猪肉,前期冻猪肉未经过相应的检测,很多养殖户对自己也是信心不足,担心检测出非洲猪瘟,进而选择落袋为安。经过4月份大量抛售冻猪肉,当前市场上库存量变的有限了,更何况多方喊话,认为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有望超过70%,冻猪肉抛售进入尾声,5月1日后即使抛售对市场影响有限,很难再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跌。
三、非洲猪瘟去产能仍在继续,多地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下跌的条件
当前非洲猪瘟去产能非常明显,如3月份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分别下降了18.8%和21%,创下近十年来最 大跌幅,从目前的情况看,生猪存栏量还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但多地猪价不具备持续下跌的条件。比如说东北地区,前期非洲猪瘟影响比较大,有的地方存栏量下降超过50%,在弱势调整时,生猪价格表现的较为抗跌,而且猪价还出现一定的上涨。5月份非洲猪瘟可能继续活跃,养殖户防控压力加大,一旦有新的地区中招,短期来看容易拉低当地生猪价格上涨,但从长远考虑,生猪价格反而容易出现上涨,毕竟后期猪源供应偏紧,猪价很难再继续持续下跌。

猪
四、终端猪肉消费回暖是根本,5月份生猪价格依然处于震荡上行走势
4月下旬,生猪价格出现了一定的反弹行情,但总体走势偏弱,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持续性,4月22日至4月27日,生猪价格从14.64元/公斤上涨至15.11元/公斤,涨幅为0.47元/公斤,能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是前期连续下跌有超跌反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对假期消费量的预期明显增加。很多养殖户认为五一小长假猪肉消费量会明显增加,有望实现量价齐升,带动生猪价格上涨,但实际上当前的行情还很难说的清楚,“逢节必跌”的魔咒能否打破,目前还不得知。无论是在弱势行情还是在上行通道,终端猪肉消费回暖是重点,只有这个走强了,行情才能真正的好转。个人认为5月份屠企自检进入常态化,利好利空因素叠加,生猪价格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总体会维持震荡上行的走势。
总之,无论是哪种规模的屠企,自检环节都将进入常态化,这是大势所趋,即使短期对个别地区猪价形成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在弱化,不会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真正影响猪价走弱的,还会市场供求关系,猪肉供应量充足,而消费量未明显增加甚至出现下跌的现象,那么无论屠企是否进行非洲猪瘟自检,那么生猪价格都容易进入调整阶段。同样的,一旦消费量走强,猪源供应量偏紧,那么生猪价格有望进入上升通道。屠企自检只是在原有流程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环节,随着规模养殖场不断落实自检环节,后期恐慌情绪会明显减弱,对生猪价格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小编总结:目前来看,屠企自检环节对市场影响减弱,而且多地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下跌的条件,主要是因为终端猪肉消费回暖,消费带动了猪价,因此五月猪价将依然处于震荡上行走势。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