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市场供大于求 销售转淡压力依旧
时间:2019-02-22 14:59 作者:燕鼠 来源:第一农经 点击:
近期,我国食用油市场销售转淡,从基本面上看,供大于求,面临一定压力。作为影响食用油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中美贸易若是磋商结束,达成一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我国可能进口更多美国大豆,食用油市场应该会更稳定。
菜豆油和菜棕油价差大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加拿大油菜籽库存达到创纪录的1460万吨,同比增加4.9%。其中,农场库存为1340万吨,同比增加6.3%;商业库存为120万吨,同比减少7.7%。近日市场传言国内将限制菜油进口,促使菜油期货市场大幅上涨,之后被证实为假消息。
当前国内两广及福建地区的菜油库存近9万吨,远高于上年同期的4万多吨,加上当前消费需求清淡,菜油与豆油、棕榈油的价差较大,预计将会抑制菜油价格上涨。
豆油仍呈去库存状态
Informa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预期为8600万英亩,低于上年的8900万英亩,预计2019年美豆产量为43.68亿蒲式耳,上年为45.44亿蒲式耳。不过,美豆播种面积因中美贸易走向仍存在一定的变数。
我国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为399.4万吨,与本月压榨量预期差别不大,预计本月大豆库存将维持在600万吨;3月大豆到港预估为610万吨,压榨量预估为650万吨,届时国内大豆库存将降至600万吨以下;4月至5月预计南美大豆将成为到港主力,到港量将增至800万吨/月以上。经历3月库存低谷后,大豆供给将相对宽松。

当前,国内主要油厂豆油库存为131万吨,较春节前下降2万吨,降幅有所缩小,但库存水平低于上年同期,加上油厂压榨处于亏损状态,挺油心理较为明显。
非洲猪瘟疫情将继续影响国内饲料消费,有机构预计今年一季度我国饲料消费同比下降30%——35%。豆粕是饲料中的主要蛋白来源,在猪饲料中的配比可达20%,在饲料消费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国内豆粕消费也受重创,这也是2018年下半年以来压制国内豆粕价格的最重要因素。目前下游补栏仍很谨慎,在可预见的未来半年内,豆粕受下游消费抑制均呈偏空格局。受此影响,豆油市场预计仍将处于去库存状态,但短期来看,节后为食用油需求淡季,豆油价格上涨仍面临压力。
棕榈油仍处于需求淡季
印度炼油协会(SEA)称,2019年1月份印度棕榈油进口量为81.523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31%。不过由于关税下调,未来几个月印度从马来西亚进口的24度精炼棕榈油数量可能增加。主产国棕榈油进入减产周期,印度尼西亚政府继续免征2月份的毛棕榈油出口关税以刺激出口,加上近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良好,有利于主产国价格上涨,但国内市场棕榈油库存水平大幅增加,达到76万吨,加上国内仍然是棕榈油需求淡季,不利于棕榈油价格上涨。
食用油市场销售转淡
整体来看,随着油脂备货期结束,国内食用油市场短期仍将面对供大于求的压力,南美天气利多炒作还在持续,但在中美贸易和谈的压力之下,国内市场的利多影响小于国际市场,节后食用油市场销售转淡,需求不振及和谈预期将是短期限制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
(第一农经整理)
tag:
分享: